:::

勇於接受改變,為自己的人生找到新的出口

分享:

分享到Facebook (點擊另開新視窗)   分享到LINE (點擊另開新視窗)   分享到twitter (點擊另開新視窗)   分享到微博 (點擊另開新視窗)

勇於接受改變,為自己的人生找到新的出口

口述/阿文  撰文/社區關懷融合處社工王心怡  圖片提供/社區關懷融合處

 

「我今年64歲,家住桃園,有青光眼,多年前生活開始發生許多障礙,正在徬徨時,想起以前坐公車經過新莊,看見了『台灣盲人重建院』的招牌,便打電話尋求協助......」

阿文在民國85年後因僵直性脊椎炎的影響下提早退休,醫生囑咐除了定期回診外,也應檢查眼睛狀況,這樣的叮囑阿文並未放在心上,直到一次心血來潮檢查了視力,醫生警告眼壓過高,趕緊追蹤下發現視野已缺損,驚覺異狀後開始進行治療,期望在接受白內臟手術時能救回視力,結果卻不如人願。

 

「無法接受自己成為視障者」97年開刀失敗後這樣的念頭一直在阿文的腦海盤旋著,時常無故遺失物品、金錢、行走時被絆倒、畏光,視障帶來的不便迫使他必須接受視障的事實,但阿文並未告知家人,選擇獨自面對,只因不願他們擔心、更不願成為家中負擔。直到103年偶然聽見廣播介紹盲人重建院,想起曾坐車經過,在思考視力已無法恢復下,選擇撥打電話尋求重建院的協助。

 

在社工與定向老師實際了解阿文的狀況後,安排生活重建課程,在自理課程學習使用電鍋料理三餐;因視野缺損的影響,在定向行動課中,學習使用白手杖,知道如何點杖、追跡、直線行走與上下樓梯,並透過車流聲辨別方向等的行走技巧,讓他能安全的到達目的地;因不會使用3C產品,且仍停留在電腦DOS的階段,又擔心注音輸入法的同音字太多,視力不便的狀況下會挑字困難,選擇在盲用電腦課程裡學習無蝦米輸入法及NVDA語音報讀系統。透過課程學習後,阿文不再假他人之手,自己使用手機查詢公車時間、舉牌等待公車入站,一有機會便四處趴趴走。

 

如今的阿文仍然自己一人居住,始終沒讓家人清楚知道他的狀況,不同的是生活已有目標。「我幾乎以重建院為家囉!!當初在社工的鼓勵下,也開始接觸社區大學的課程,第一年我選擇了造型氣球和點心料理班,並把這些才藝運用到高雄的原住民部落,把歡樂帶給孩子們,第二年報名太極拳和瑜珈班,讓身体鬆柔,腿力強健,還有太鼓、打擊班,訓練自己的節奏、韻律感,還有之後的烏克麗麗與陶藝班......,今年的我還參加健身房課程,每天日子都過的很充實!!」阿文開朗的說。

 

雖然阿文曾因為視覺障礙陷入低潮,但阿文不願放棄自我,選擇接受協助不再一味的埋怨,而是以忍耐、等待的心情走過曠野之地,在重建院學習新事物,追尋心中的夢想,更從中找到自己的價值。

 

在體適能教練的協助下,學習正確的伸展姿勢。

在體適能教練的協助下,學習正確的伸展姿勢。

 

在陶藝課程上製做茶壺。

在陶藝課程上製做茶壺。